市值風云APP原創作品 歡迎轉發,轉載需授權
作者 | 蓑笠翁
編輯 | 湯包子
5G概念誕生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了,資本市場早已經應聲而起。只要有新的消息或進展公告出來,概念股們都要熱鬧一陣。當然,這可以理解,畢竟也算是一場變革。再者,部分公司為此布局多時,做好了充分準備就等著一聲令下大干一場。于此,資本市場自然更不會缺席,往往是提前進場,以示認可與鼓勵。
但風云君發現一個有趣的事:一個連4G紅利都沒趕上的上市公司——三元達(002417.SZ),間或也會來湊個熱鬧??墑?,在被4G甩開這么多年之后,三元達早已輾轉化殼。而當家人也在兩年多前更換了,隨著紅嶺創投的入主,三元達的轉型之路卻是步履維艱。
一、4G變革中的淘汰者,破繭化殼
三元達于2010年6月1日上市,到2013年這四個年度里,其對總體經營狀況的主要描述一直是:
公司是一家國內領先的無線網絡優化覆蓋設備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,主要從事2G和3G移動通訊、數字電視等無線網絡優化覆蓋設備的研發、生產、銷售及服務。
而在此期間業績也勉勉強強算維持住了,直到2013年跌了個大跟頭。
那原因在哪呢?先來看看三元達在2013年年報中給出的理由: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受運營商的投資規模減少、投資策略改變的影響,公司經營業績未達預期。
風云君(ID:mvlegend)的理解是這樣的:2013年12月份,工信部同時給中國移動、中國電信、中國聯通發放了4G牌照,標志著電信產業進入4G時代。
什么意思呢?4G牌照雖然是2013年年底發放,但是產業布局必然先行,尤其是技術以及相應配套設備這塊。同時,對2G、3G的投入必然減少。
而三元達身在這個行業,作為2G、3G的設備供應商,應該早已感知這其中的?;?。2012年凈利潤大幅下降就已經是預警呢。但不知三元達是有心無力還是無心無力,看其應對這場行業變革的結果,這要不是在A股市場滋養著,早已成了這變革的陪葬品。
雖說,勝敗乃兵家常事,不以成敗論英雄。但這句話并不適合三元達。
縱觀三元達這幾年的發展歷程,風云君得出的結論是,這是一個典型的不思進取型上市公司。不過,這也是大部分上市公司的通?。閡云笠瞪鮮形占姑?;至于上市之后企業要如何發展,大可聽天由命。
具體看看三元達。上市后還在2G、3G時代,企業的增長就已經失去了連續性;從經營活動凈現金流來看,盈利的質量也不佳,這點身處企業內部的員工應該是有感受的,最明顯的比如說工資發放延遲等等。
一般而言,對于處在穩定發展期的企業來講,經營凈現金流持續為負,就是個危險信號。而很長一段時間內,三元達現金流的問題都沒有得到改善。僅靠IPO融資也只能短時間內解燃眉之急。要維持企業的持續經營,公司只能繼續借債。原本已經下降的資產負債率再次回升。
企業運營狀況不佳,三元達并沒有好好著手去解決。在盈利狀況也下降之后,仍未想著從自身身上找原因,我們看到的更多的陳述是:
國際、國內經濟發展持續放緩,未見明顯復蘇,國內通信運營商投資相應放緩。
要不是趕上行業變革,估計這原因可以一直延續下去。畢竟,國內經濟放緩是常態;而運營商投資減少也不是自己的事。
但既然變革來臨,就得接受考驗。但后續三元達的反應更是印證了不思進取四個字。
三元達的發展顯然沒有跟上4G的步伐,那既然還要在這個行業混飯吃,就得奮起直追吧。但這條路畢竟還是挺艱辛的,而上了A股市場,備選的路早有了。三元達也不客氣,直接走上了化殼之路。
這條路大部分投資者應該也比較了解呢。要變身為殼,把內里的東西(資產)賣完就完事了嘛???014年三元達定下的策略:
公司逐步進行產品及行業調整,對非盈利及前景不良項目遵循著關、停、并、轉的策略推進,對相應項目的庫存存貨、發出商品、開發支出等項目進行清理。
三元達在這條路上走的比較順暢,一邊大幅確認虧損,一邊賣資產,必要的時候靠財技(非經常性損益)保下殼。資產賣的七七八八之后,還順利的找到了買殼人。自此,三元達的創始人們也算是功德圓滿呢。
而帶著好幾億的身價離場,也不枉上市走一回??!
二、步履維艱的轉型之路
在原班人馬瀟灑離場之后,周世平以及他的紅嶺控股走上了舞臺!提起紅嶺控股,很容易聯想到紅嶺創投。不錯,他們都是周世平家的。
紅嶺創投掌門人 周世平
而在2015年7月周世平首次以個人名義入主三元達之前,三元達已經因為重大資產重組停牌了四個多月。這次重組并未公告重組方,但當時外界猜測是P2P龍頭紅嶺創投想要借殼。但重組最終以失敗告終。原因是本次重組交易標的的相關產業和監管政策尚不明朗??蠢詞潛徽叩蒼諏舜竺磐?。
不過,買殼之心一起,不是那么容易斷的。所以,有了以個人名義的入主。入主之后又立馬籌劃定增事宜,資本運作步伐不停。
這也可以理解,畢竟入主三元達不是來重整其舊業的,一是沒經驗,二是沒興趣。再者,三元達亦急需新的業務支撐。但風云君不能理解的是,發展新業務為何總想著要市場來買單。
我們先來看看定增方案。
主要目的是要切入商業保理業務。但是要擴展一個新業務,上來先管市場要八個億,會不會有點獅子大開口?雖是向大股東募資,但定增本質上是稀釋股權,犧牲的是小股民的權利。
況且,新業務也得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吧。而從后續三元達堅持開展保理業務交出的成績單也證實了這點。
2016年度承接保理業務僅兩筆,累計保理放款金額為7800萬,累計收益約306萬;2017年上半年,商業保理業務累計投放1.67億元,實現營業收入628.80萬元,凈利潤150.40萬元。
看來,這個定增時所看好的前景很大的業務開展的著實很一般??!
回到此次定增,在預案改了3稿,最終還是收到了證監會第二次反饋意見通知書之后,也泡湯了!歷時將近一年,貌似又被阻了。風云君在想,要不要先鼓個掌?
不過,資本運作之路不是這么容易就終結的。后續,一方面,周世平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增值公司股票,如設立信托,或是與其一致行動人在二級市場直接交易;另一方面,又開始變更業務范圍,籌劃重大資產出售,以及重大資產重組(資產購買)等事宜。其中,資產出售在逐步實施,而要以現金收購福建喜相逢汽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的方案不出所料,又被阻了。
這應該還不是最讓人悲傷的,自打紅嶺當家人接手之后,只要稍有動作,問詢函就隨之而來。除了上面提到的變更經營范圍、重組等等,還涉及年報、半年報、媒體報道等問題。
所以,投資者也別急,如果弄不清楚三元達究竟在做些啥,或是未來會如何,多看看問詢函就好!
而投資者關注的資產注入一事,風云君覺得,夢想還是要有的,萬一實現了呢?可紅嶺踩雷事件還真不少,近期的發展風云君也有所耳聞,這是不是個好夢還真的有待商榷。
至于近期大股東一直在增持股票的事情,投資者或是不解。風云君也解不了多少。不過,大股東說了,是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。這樣也好,對現實已經不抱期望了,也只能看未來。究竟是啥發展,沒說,等到山花爛漫時,韭菜新綠!
END
以上內容為市值風云APP原創
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